世紀末氣候變遷的挑戰

心血管疾病風險與對策

正如美國知名演員暨氣候行動倡議者── 珍芳達(Jane Fonda)所言:
「我們無法在一個生病的地球上擁有健康的人。」
理解這一點,是行動的起點。

極端氣候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,也直接影響身體健康。

當氣候變遷不再只是環境議題,而是每個人的健康現實。從呼吸系統到心血管疾病,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正擴及各個年齡與族群。如同聯合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反覆強調:健康,不能忽視氣候變遷的影響。

保誠人壽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自 2023 年展開長期合作,聚焦教育、研究與人才培育,深入分析台灣各區氣候資料與健康風險指標,並透過《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》,整理出具體數據與民眾調查結果,為公共健康提供實用參考。

計畫歷程

2023

展開
「保誠師大永續智造所
產學合作計畫」

想了解

2024

展開
「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計畫」

想了解

2025

發表
「氣候變遷認知大調查」

想了解

研究分析

台灣首份結合在地數據的
氣候與健康交叉調查研究

結合22年在地資料與學術模型,找出NO₂為心血管疾病高風險因子,揭示各區健康與氣候風險趨勢。

研究案例

NO₂比PM2.5更關鍵

台灣高溫高濕環境下,NO₂比PM2.5更傷身,已成心血管與自律神經風險的關鍵因子。

NO₂:二氧化氮,主要來自交通排放、發電與部分工業製程。它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紅棕色氣體。它主要來自於化石燃料在高溫下的燃燒,是空氣污染物,也是造成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的原因之一。

揭示認知落差
提出個人到社會的行動解方

近四成民眾忽視氣候與健康的關聯,需加強亞健康族群教育,提出全民防護與政策對策。

研究案例

知易行難,打造健康韌性

白皮書提供行動指南,從氣候風險識別、生活習慣調整、數位工具應用,到制度建議與國際經驗對照,呼籲民眾關注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性。

金融保險業者
倡議角色實踐

從永續營運到志工行動,展現保誠人壽推動永續的具體作為。

研究案例

在地實踐永續,上下齊心減碳

從碳盤查到企業好田計畫,保誠以數據行動實踐永續,結合小農、淨灘與數位減碳,扎根台灣生活脈絡。

點擊氣候因素,看看對身體的影響

氣候變遷對台灣的天氣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認知

分析基數:認為氣候變遷已經/將會對環境、生活、健康造成影響者,n=1247

  • 民眾認知度高
  • 心血管相關需強化溝通之項目

極端高溫日數增加

70.6%

颱風、豪雨、乾旱等極端氣候天數增加

63.1%

空氣品質惡化

59.7%

劇烈溫度變化

58.3%

生態系統失衡、物種多樣性減少

49.4%

夏季變長冬季變短

47.1%

降雨強度增加、冬夏雨量分佈更加不均

46.4%

極端低溫出現機率增加

43.6%

海平面上升/海岸線內縮

41.9%

沙塵暴發生頻繁及強度增加

32.3%

空氣濕度上升、悶熱程度增加

29.9%

山崩與地層下陷風險增加

29.9%

氣候變遷對民眾生活的潛存風險認知

分析基數:認為氣候變遷已經/將會對環境、生活、健康造成影響者,n=1247

  • 心血管相關需強化溝通之項目

水質或空氣品質等居住環境變差

69.5%

物價上漲生活成本上升

62.3%

疾病發生或惡化的風險變高

57.5%

農漁業生產供給變差

53.7%

缺水

52.8%

工作環境舒適度與安全性變差

45.8%

缺電

43.2%

房屋與財產損失風險增加

38.3%

食安或食物中毒風險增加

32.3%

全民調查

遇到高溫暴雨,你是哪一型的「氣候生存者」?

重新提問

保誠行動

氣候變遷不只改變環境,也正悄悄影響你的身體。

保誠人壽結合臺師大,透過22年在地數據,發表台灣首份聚焦氣候與健康關聯的白皮書,揭示二氧化氮(NO₂)、高溫與氣壓變化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。同時提出從個人防護到政策調適的行動建議,是面對未來健康挑戰的重要參考。

影音與推薦文章

【永續會Ep.89】中風竟與極端氣候有關?高溫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,如何守護健康與財產安全?

公共倡議